www:wh5818:com從連續性看,以漢語漢字為載體的中華文明數千年未曾中斷,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跡。從古文字的可讀解性到歷代經典的可誦讀性,足以說明語言文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物質支撐。這種語言文化的歷史選擇歷久彌新,無聲地證明了中華民族的道路選擇和道路自信,也終將助力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從這里,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國、現代中國和未來中國。從創新性看,漢語漢字頑強的生命力來自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革故鼎新精神。我們的語言文字始終沒有走上形態化語言的語法形式和拼音文字的書寫形式,因此,為民族固有文化精神的展現和語文表達力的創新留下了足夠的空間。漢語注重語用、注重情感的特點,漢字注重表意的特點,不僅是民族性格的外化,更是中華文明守正創新的精神體現。從統一性看,漢語漢字真正體現了民族和文明牢固而不可中斷的堅強信念。自秦代實現國家統一以來,無論是政權更迭還是非漢族政權統治,語言文化始終是不弱于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的一種無形的力量,語言文字的同化能力總是首先把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保證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從包容性看,我們的民族共同語在發展過程中,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合理地融合了大量非漢語成分。從表面上的直接引入外來詞匯,到深層次的語法結構和語音系統的調適,語言文化接觸和融合的痕跡無處不在,顯示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從和平性看,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不僅作為主體民族的母語,也成為民族大家庭乃至友好鄰邦相互交往和溝通的便捷媒介。盡管漢語的類型特點迥異于其他語言,但在歷史和現實中我們從沒有推行語言霸權,而是一直以求同存異的態度尋求與世界語言大家庭和諧共融,以文質彬彬的姿態展現著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維護者的風貌。www:wh5818:com

新時代以來,黨的創新理論不斷開拓出新的思想境界,尤其是文化自信的理念日益深化,讓我們更加看清“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近年來,通過對現代人文學術走過道路的反思,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命題的重要價值。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第二個結合”的五點論述,更是得到了文化現實的印證,同時幫助我們撥開迷霧,看清道路和方向。第一,語言文化現實印證了“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的觀點。漢語言文學自古“以對為本”,“對言”和“互文”映射出了中國人思維方式中對立統一的語言觀,這和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觀相吻合,而對立統一正是馬克思主義區別于某些頗有影響的西方哲學的關鍵點。第二,語言文化研究證實了“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的觀點。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確立了注重演變的語言觀察方法,從傳世的古代文論中發現漢語精神,用現代語言學方法闡釋其時代價值,由學術理論的新構建,以及學理化的漢語應用指導點亮了現代文化載體的軀殼,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第三,語言文化的作用驗證了“結合”筑牢道路根基的觀點。中國式思想以中國式話語體現,中國式話語編織起中國式現代化的圖卷。第四,“第二個結合”作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打開了創新空間。在過去半個多世紀里,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語言文化論述不免還有近乎教條主義的解讀,對語言與意識形態的關系形成了狹窄的、機械的看法。有了“第二個結合”,漢語文化體用不二、主客觀融合的觀點使我們的認識得到提升,從中國視角重新研讀馬克思主義原典,得出關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全新理論發現。第五,探索語言文化發展內在動因的過程,也是深化“第二個結合”、鞏固文化主體性認識的過程。我們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領會到對于文化載體的維護和精研對國家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價值,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基于文化主體性而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也從理論高度和歷史高度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時代使命,更加珍愛我們的文化載體,更加珍視我們的學術工作。我們將進一步領會“第二個結合”的偉大意義,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經驗,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站在中國道路、理論、制度認識的新高度,站在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的新高度,增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中國社會科學網)《www:wh5818:com》

編輯:黃徹 責任編輯:劉塤
最新推薦
欧美午夜一级艳片欧美精品